MK体育新闻 MKtiyu News 分类>>
MK体育- MK体育官方网站- APPkb版下载官方最新版安卓-绿色资源网
MK体育- MK体育官方网站- MK体育APP
今天(2月17日),江西九江市浔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严某明、陈某两人涉嫌案。检方指控两被告人应当知道嫖娼对象可能是不满十四周岁的,仍然对其实施奸淫,应当以罪追究刑责。当日12时,浔阳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严某明、陈某庭审结束,审判长宣布择日宣判。 检方认为应以罪追究刑责 该案由九江市公安局濂溪区公安分局侦查终结,2024年7月移送濂溪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濂溪区人民检察院审查查明,2022年3月至7月,魏某(已判刑)和倪某欣(另案处理),纠集邱某豪、陈某璐、余某滨(已判刑)等人,多次使用非法拘禁、殴打、侮辱手段,强迫被害女孩陈某慧(案发时不足14周岁),在九江市濂溪区多家酒店卖淫。 魏某团伙主要通过社交软件在网上招揽嫖客,每次收取4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嫖资。 2022年5月18日至6月15日,被告人严某明先后四次通过微信联系魏某,双方谈好嫖娼价格和地点,之后由魏某安排被害人陈某慧上门发生性关系。 2022年5月22日晚,被告人陈某在九江学院附近搭讪了魏某犯罪团伙中一成员,他与对方谈好嫖娼价格,对方叫来被害人陈某慧。当晚,陈某与被害人发生性关系。除此以外,被告人陈某还分别两次直接联系被害人并接到家中发生性关系。 濂溪区人民检察院认为,被告人严某明、陈某应当知道嫖娼对象可能是不满十四周岁的,仍然甘冒风险对其实施奸淫,其行为触犯刑法之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罪追究刑事责任。 2月17日12时,浔阳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严某明、陈某庭审结束,审判长宣布择日宣判。 强迫卖淫团伙多名成员已被判刑 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强迫陈某慧卖淫的犯罪团伙,还涉及另外两名未成年人卖淫案件。该团伙多名成员已于2023年12月29日,由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人民法院做出刑事判决。判决书提到,2022年3月至7月,被告人魏某和倪某欣(另案处理),纠集被告人邱某豪、陈某璐、余某滨等人,多次使用非法拘禁、殴打侮辱等手段,强迫被害人陈某慧、许某涵、廖某婷(三人均系未成年人),在九江濂溪区某酒店等地卖淫。被告人魏某和倪某欣瓜分大部分嫖资,小部分用于同伙日常开销。 团伙中分工明确,魏某负责从网上招揽嫖客及收取嫖资;倪某欣负责物色被害人;团伙成员共同参与殴打、侮辱、控制被害人。法院审理查明,2022年3月至7月,魏某犯罪团伙等人强迫被害人陈某慧卖淫20余次,从中非法获利2万多元。其间,多次对被害人进行殴打折磨,强迫受害人卖淫。 事发后,被害人陈某慧出现自残等症状。2023年10月经住院治疗,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断:患有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法院审理还查明,魏某团伙还用同样手段控制被害人许某涵,被迫同意卖淫4次,团伙非法获利3000余元。另一名受害人廖某婷因不同意去卖淫,遭到团伙多次殴打、脱光衣服录视频胁迫,但仍未遂。一天晚上,廖某婷伺机逃脱控制跑到酒店前台报警。 依据上述查证的犯罪事实,浔阳区人民法院已于2023年12月29日,依法对犯罪团伙成员魏某、邱某豪、陈某璐、余某滨以强迫卖淫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及罚金。因嫖娼对象不足14周岁,作为另案处理的严某明、陈某两人涉嫌罪一案,于2025年2月17日经由浔阳区人民法院审理后,将择日宣判。 新京报记者 李英强编辑 甘浩校对 刘越
kb新京报讯(记者吴梦真)消费者订购铁艺楼梯遭遇“偷梁换柱”,商家使用其他公司名义签订合同,最终因欺诈行为被判三倍赔偿。近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建材买卖合同纠纷案,判决销售者王某退还消费者刘某预付订金5000元,并赔偿损失54000元。该案现已生效。新京报记者了解到,2021年10月,刘某在王某经营的建材店铺订购了一套总价18000元的室外铁艺楼梯。双方签订《定/销货单》,单据加盖“北京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印章,王某收取5000元订金。同年11月,王某送货后未经刘某确认,直接在刘某家地砖上打孔安装。刘某验货发现,实物颜色、材质均与展厅样品及合同严重不符,要求退换遭拒后,将王某诉至法院。法院审理查明,王某并非其声称的“北京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员工或代理商,所售产品也非该公司生产。王某通过冒用公司印章、提供虚假名片等方式,使刘某误认为其具有正规资质,构成欺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欺诈是指行为人故意欺骗他人,致其陷入错误判断并作出非真实意思表示。本案中,王某故意隐瞒真实经营主体,导致刘某对产品品牌、质量产生误判,直接影响交易决策。法院认定王某行为符合欺诈构成要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存在欺诈的,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因涉案商品总价18000元,法院判决王某退还5000元订金,并赔偿三倍价款54000元。案件宣判后,双方均未提起上诉,现已生效。法院提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日趋加强,销售者更要诚信经营,加强合规意识、风险意识。编辑 甘浩校对 李立军
kb近日,游客在江苏南通一家动物主题酒店休息时被小熊猫咬伤一事,引发热议。当事人公布的照片中,被咬伤处有明显牙印,附近皮肤出现淤青。事发酒店位于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内。社交媒体上,该酒店因小熊猫会“敲门拜访”客房、客人可与小熊猫等动物近距离互动,具有一定知名度。2月13日,酒店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事发后,酒店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为伤者进行治疗,目前事件还在处理中。当事人发文。 图源:网络视频截图近年来,动物园、动物主题酒店推出的“与动物零距离互动”等产品或服务逐渐兴起。公众随之产生疑问,在野生动物园内经营酒店是否合规?野生动物与人类互动会不会产生社会效益,边界又在哪里?对此,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杨朝霞表示,目前没有法律禁止在野生动物园内经营酒店,“这是野生动物保护领域遇到的一个新问题,我们不能把这种新事物‘一棒子打死’。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约束和规制,不能放任自流,野蛮生长。”野生动物园内能否建酒店?需要更完善的法规约束社交平台上,“野生动物拜访客房”正在成为一种小众网红酒店服务。记者搜索发现,云南省普洱市的一家以小熊猫命名的酒店,重庆的一家假日酒店等多个商户均推出了“小熊猫房”等服务套餐。多位游客在类似的动物主题酒店的打卡视频显示,饲养员用切成小块的苹果引导小熊猫进入酒店客房,再引导小熊猫与客人互动。饲养员不断向客人发出指令,“客人不要单独在床上”“要叫小熊猫的名字”“把手掌摊开喂它”。重庆某假日酒店,小熊猫在饲养员的引导下进入酒店客房。 图源:网络视频截图新京报记者致电上述的重庆某假日酒店,工作人员表示,酒店虽然不在动物园内,但客人仍可与酒店里的小熊猫亲密互动。“小熊猫是从景区‘借调’过来的,如果客人不小心被小熊猫抓伤的话,园区工作人员会带领游客前往附近医院就诊。”工作人员表示。南通酒店客人被小熊猫咬伤后,公众对此类酒店服务的质疑不断涌现:“小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什么会出现在酒店内?”“在野生动物园内建主题酒店是否合规?”“游客受伤了谁来承担责任?”对此,杨朝霞表示,在合规性上,“目前还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不能在野生动物园内开酒店。” 而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类似酒店“借调”动物的做法,需要经过省级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审批。《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因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公众展示展演、文物保护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规定取得和使用专用标识,保证可追溯,但国务院对批准机关另有规定的除外。杨朝霞曾参与《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20多部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制定修改,他解释,“在野生动物园内建酒店、让游客和动物亲密接触”这一行为,具体属于《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哪种利用,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解释。“如果这一行为属于‘公众展示展演’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的利用,那么酒店方也须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批,并使用专用标识,保证可追溯。”杨朝霞表示。“要从立法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对能否在野生动物园内开酒店、能不能零距离接触野生动物等问题进行详细规定。”在杨朝霞看来,当下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是现行法律没有涵盖到的。他说,“我们不能把这种新事物‘一棒子打死’。但同时也要加强法律约束和行政规制,不能放任自流,野蛮生长。”立法是一个过程,这是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建设进程中遇到的一个新问题,也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和依据。至于在此类酒店里发生动物伤人事件后如何划分责任的问题,杨朝霞说,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八条规定,动物园饲养动物侵害责任、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该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园方和酒店尽到了提醒警示和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的义务,但游客违规操作的,游客要自担风险。”杨朝霞说,若只是对游客进行提醒,在安全措施上做得并不到位,游客违规操作后受伤,那双方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如何把握效益和边界?是对管理和理念的考验争议之外,如何理性看待这类动物主题酒店?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告诉新京报记者,可以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维度来看待此类酒店。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动物园推出这种与常规玩法不一样的产品,会吸引来更多的游客,拉动当地的收入。与此同时,这种野生动物园酒店也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它承载了一部分科普和自然教育的功能,给人们亲近大自然、近距离与动物接触的机会,国外还有一些动物酒店用部分收入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的工作。”林焕杰表示,经营者追求经济效益也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平衡好动物保护,保障好动物福利。科普作家、中国科协“源新闻”库专家成员杨毅长期关注动物福利。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在野外,小熊猫会尽量避免发生冲突,胆小机警,回避人类,这些习性一直保留在小熊猫的基因中。如果没有这些特质,它就被大自然淘汰了。在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酒店内,被咬游客的伤口。 图源:网络视频截图“与人类过度接触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家猫、家狗身上的一些病菌,也容易传染给小熊猫,它们本身对病毒的免疫还是很差的。”杨毅说,频繁跟人类接触的小熊猫容易应激,也很容易把游客咬伤。“还要注意的是,小熊猫跟老虎、狮子、狼、熊一样都是食肉目。游客打卡视频中的小熊猫看起来很喜欢吃苹果,那是因为苹果成本低,味道甜,小熊猫喜欢吃,所以饲养员用苹果引导小熊猫与客人互动,但摄入太多糖分也会导致小熊猫得糖尿病。”杨毅表示。如何把握好效益和保护的边界,考验着园方和酒店的管理能力和理念。在林焕杰看来,首先要有法规对野生动物园管理和动物福利设定明确的、细化的标准,让管理和监督都有据可依。还可以引入第三方监测,对动物园的建造、野生动物的状态进行评估,在园方和游客出现矛盾时有一个解决问题的缓冲。“我们需要跟野生动物拉开适当的距离,保持一定的边界,达到经济效益和动物福利的平衡。”林焕杰表示,比如动物园营造一些适合动物生存的自然环境,让游客在稍远一点的距离来观赏,或者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去跟动物互动,这样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安全隐患。林焕杰提到,在非洲自然保护区人和野生动物的近距离互动,会“把人关在笼子里,让动物看人”。在他看来,真正的亲密接触或许应当调换主客视角——让人类处于被观察的围栏之中,而将自然观察者的席位交还给野生动物。“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是重要的资源。对待野生动物,生态保护、资源利用、人身安全、动物保护等方方面面,要能统筹兼顾到。在利用的过程中,要了解动物的习性,尊重它们的天性。”杨朝霞说。新京报记者秦冰 实习生 彭衎 翟未萌编辑 杨海 校对 刘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鲜明提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等重大论断,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规律性认识。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部署一系列改革举措。我们党在认识上不断深化、战略上不断完善、实践上不断丰富,始终体现着“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等大政方针,始终彰显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不懈追求。
在座谈会上,习精辟概括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强调:“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和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这些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体现在党章和宪法中,不是一时之举,而是长久之策,过去没有变,以后更不会变。新征程上,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定能推动民营经济绽放新的光彩、作出新的贡献。
这次和苏志强在哈尔滨见面,我们也分享了工作上的一些经历。毕业后我就加入公司一个新项目筹建工作,那段时间,我自己加压钻研制造领域相关的工艺技术,成了公司档案室的常客。自动变速器作为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之一,其核心制造工艺技术长期是被国外少数企业牢牢掌控的,而自动变速器的制造工艺技术也是最难攻克的部分。自动变速器由上千个零部件构成,需要几百道工序相互衔接协同运作才能完成,我们没有前人的经验,只能依靠自己一步步探索前行。在无数次失败与尝试中,最终我与团队攻克了自动变速器制造与测试工艺技术的一系列核心难题,使公司产品制造与测试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参加工作至今,我不断成长,从徒弟做到师傅,从哈尔滨市劳动模范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事物发展就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行的。矛盾无处无时不在,一些旧的矛盾由于思想观念的束缚和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还依旧存在;一些旧的矛盾解决了,但随着事物发展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而矛盾正是事物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市场准入不公平的老问题,也有疫情冲击的“疤痕效应”引致的民营企业账款拖欠问题,还有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存在违规执法损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问题,更有面对新的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浪潮,在解决新旧动能转化、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进程中面临的体制滞后问题,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正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改革中的矛盾,是发展中的烦恼,也必然要通过改革发展来解决。
kb“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习2月17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回应了当前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之关切,再一次深刻阐释了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一以贯之的基本方针政策,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这为广大民营企业正确认识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大显身手提供了行动指南。
必须认识到,这一系列新旧矛盾是局部的、暂时的、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整体的、长期的和无解的。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是坚定不移的,这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大方向、总原则。我们切不能以局部问题替代总体判断。其次,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韧性和活力正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十足的新机遇、发展的新空间。当前,我国一大批民营高科技企业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绽放的创新光彩就是有力的证明。最后,近年来,党中央和有关部门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破解发展体制障碍已经连续出台一系列系统集成、协同配套的政策举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日益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都将为民营经济健康长足发展提供更为坚强的制度保障。就此观之,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没有理由在暂时的困难和挑战面前却步彷徨,而应当坚定发展信心,在困难和挑战中认清大势,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
在嘉宾主题发言环节,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田丽表示,生动的现场要靠脚步去丈量,鲜活的故事要在行走中讲述。用鲜活个体的微观故事折射伟大时代的生动实践,把道理讲充分、讲透彻,进而激发共鸣、触发共情。荣获一等奖的作品《两名基层干部的“鸡毛信”》。2023年7、8月间,华北等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在河北省涞水县九龙镇,山上8个村庄、5000多名村民与外界失去联系。两名基层干部在暴雨和泥石流中徒步12小时、40公里确认群众安危,手写数封信件向镇党委政府传递灾情信息。身处抗洪救灾一线的人民日报记者了解情况后,奔赴300公里前往灾区,重走满是落石的送信路,找到洪水中保留下来的3封信件,将基层党员干部的动人故事带到大众视野。这些人民至上的奔赴与跋涉,是人民日报记者践行“四力”要求的生动写照。
政策千万条,落实第一条。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要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政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注重综合施策,对企业一视同仁。要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立足实际,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系统观念、法治精神,统筹抓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就能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会议讨论了深化巡回法庭工作机制改革情况。为妥善应对巡回法庭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经党中央批准,去年以来,最高法组织开展深化巡回法庭工作机制改革,推动巡回法庭制度不断完善。一年来,各庭室局开展巡回办案868人次,更多种类、更多数量的案件到巡回法庭、当事人所在地巡回审理、听证,进一步做实“审判机关重心下移”;落实院庭领导包案机制,探索第三方力量参与涉诉信访化解,加强与地方党委和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进一步做实“就地解决纠纷”;不断完善收案立案、咨询答复、诉讼引导等工作程序,优化便民利民举措,提升诉讼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做实“方便当事人诉讼”。院本部各审判庭共办理来自巡回区的案件1.3万件,统筹做好案件审理、审判监督、调查研究等工作,促进统一法律适用。
会议听取了巡回法庭设立以来运行情况。2015年1月第一、第二巡回法庭挂牌成立,2016年12月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巡回法庭挂牌成立。十年来,各巡回法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功能定位,切实履职尽责,不断做实老百姓“家门口的最高法院”。各巡回法庭累计收案数接近最高法同期案件总数的四成,依法公正审理了一批社会关注度高、疑难复杂的重大案件,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贴近基层优势,探索推进巡回办案、在线立案、视频接访、志愿服务岗等机制,努力实现高效实质就地解纷;积极延伸司法审判职能,通过审判、调研、提出司法建议等方式,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推进实施;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司法改革“试验田”“排头兵”作用,为深化改革提供重要实践基础。十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完全符合司法规律,对于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议进一步加强巡回法庭作为‘前端’和院本部各审判庭作为‘后端’工作的衔接配合,对巡回法庭给予更多支持”“建议在进一步加大巡回办案力度的同时,加强对巡回法庭工作的指导,持续提升审判质效”“建议进一步加大院本部各审判庭、巡回法庭、地方法院在化解涉诉信访、促进实质解纷上的工作合力”“建议针对巡回法庭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等特点,对队伍建设、人员管理给予更多指导帮助”……针对各巡回法庭负责在发言中提出的工作建议,会议对进一步深化巡回法庭工作机制改革提出要求。要全面梳理涉及巡回法庭工作的各项制度规范,针对落实中存在的问题,逐项形成工作指引,确保规范、有序推进改革。要进一步加大巡回审判力度,定期总结经验、分析解决问题,不断做实“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功能定位。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院本部各部门、巡回法庭、巡回区法院的工作联系,便利工作协调和相互借鉴,促进更好发挥巡回法庭制度作用。